2016年12月《诗词大会》点评人蒙曼访谈:中国人的诗心没有死

2018/05/22   点击次数:3618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突然走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蒙曼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说,中国人的诗心还没有死,在物质功利的当下,人们很容易被“诗和远方”所打动。

而对于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蒙曼认为,有些所谓“国学复兴”中掺杂了很多糟粕,学者、媒体和民众都有责任,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找到和当代社会衔接的部分。

凤凰网:近年来社会兴起“国学热”,有小学生被要求背诵《弟子规》,还有女德班,会让人以为国学成了做生意的噱头,你怎么看这种“国学热”?

蒙曼:现在国学是一个大筐,什么东西都在往里装,这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正本清源。比方学者,现在总是批判大家把国学学歪了,那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一下国学的正道在哪?学院派要担起精英应该担当的责任,引导公众。我们在高校,本来属于学院派,现在又做传播,尽可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上次有个电视台让我去讲小朋友的开笔礼,说中国传统就有这个做法,让小孩开笔的时候给老师拿点红枣,桂圆。我说你以为闹洞房啊,还“枣生桂子”,冒名奇妙的东西都掺到里头去了。你让一个老师好好教小孩一笔一划写一个“人”字比什么都强,人最后是要做人的,这样的开笔比那些东拼西凑的仪式要好。不能因为别人请了我们,我们就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媒体也是。有时候媒体是在推波助澜,比方说有个姑娘进了女德班之后,就自己缠脚,在网上直播,断断续续三年左右,最后她缠成了,很多人在报道这个东西。我觉得你报道没有问题,但是这应该是有立场有导向的,否则也是会出麻烦。毕竟人民群众中有些人知识水平相对要低一点,判断力相对弱一点,如果让他自己选择最精华的东西,可能不太容易办到。

第三老百姓应该增加一点常识,提升一下判断力,不要听风就是雨。给小孩选择一个读本的时候,是要实现他的人生成长,不是成为你的玩偶。如果你以一种成长之心来对待他,你真的希望他日后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那么你认为他应该学什么?而不是说要他成为一个听话的人,如果要这样想的话,到底是谁在犯错?是家长在犯错还是小孩在犯错?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现在希望能找到和当代社会衔接的部分,能够指引中国人心灵的部分,把它发扬光大,关键是要厘清什么是属于这部分的。每个人担当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来,这个社会就会好一点。

凤凰网:如今是网络时代,也产生了不少流行用语,年轻人现在也习惯使用网络用语,有一些专家批判中国社会的语言粗鄙化,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蒙曼:我也觉得现在语言粗鄙,有些流行语莫名其妙,“香菇蓝瘦”什么的。我就觉得特别奇怪,它怎么流行起来的?语言也不好,意思也不好,也不幽默。这些东西不是不允许它存在,但要相信它就是一阵风。今天我们大量说“香菇蓝瘦”,十年之后也许得专门解释一下,什么叫“香菇”,什么叫“蓝瘦”;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一千年之后这句还存在,因为它精练,它美。历史会大浪淘沙。

年轻人也不要太自以为是,觉得我代表新事物,不需要学旧的东西了。有些美的东西是值得追求的,学习这样的语言对成长是最有好处的。人别急着创造,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倡导年轻人多学习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东西,语言自然会净化。比方说两个村妇在村头骂街,什么脏话都能骂出来,但她们进城了,语言自然地就要相对文明化。人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提升的,是需要提升的,你不能说“我粗鄙,我有礼”,如果一直以这种方式面对生活,你这一辈子就很难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