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点击次数:14
在全球贸易的市场上,中美贸易战不仅关乎两国经济的走向,更牵动着全球贸易格局的每一次微妙变化。当贸易摩擦的硝烟弥漫,当市场走向的不确定性如迷雾般笼罩,我们急需那些能够拨开迷雾、洞察真相的全球贸易专家,为我们解读贸易战背后的复杂逻辑,探寻其中隐藏的机遇与挑战。接下来将向大家推荐几位全球贸易专家。
全球贸易专家推荐
部委领导
龙永图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
龙永图,曾担任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等重要职务。
1992年起,龙永图参与中国复关及加入世贸组织(WTO)的谈判工作,并于1995年至2001年担任首席谈判代表,成功结束了长达15年的入世谈判。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龙永图主张充分利用全球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来缓解双边贸易争端。他认为,中美贸易问题不能仅靠双边谈判解决,否则容易导致贸易战,而应借助WTO等多边机制和其他国家的缓冲作用。他还指出,中国加入WTO不仅促进了国内改革,也使美国等消费大国受益,中美贸易赤字等问题可以通过谈判解决,而不应被政治化。
姜增伟
商务部原副部长、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
姜增伟,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贸促会原会长,现任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
2022年4月25日,姜增伟当选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Trade in Services,简称GATIS)首任理事长。该联盟是一个国际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旨在促进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合作,培育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优化服务贸易标准和规则,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开放、创新和融合发展。
作为理事长,姜增伟积极推动联盟的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各国商协会、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合作。他强调知识产权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关注数字贸易及其知识产权保护议题。此外,他还致力于推动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进程、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优化国际营商环境等。
经济学家
陈文玲
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陈文玲,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她长期从事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现代流通等领域的研究,曾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包括“一带一路”、中美经贸关系等。
陈文玲深入分析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强调中国应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国际竞争中的技术瓶颈。她还指出,中国应通过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姚景源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姚景源,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曾在国家经委、商业部、国内贸易部等多个部门任职,还曾担任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安徽省阜阳市市长、安徽省统计局局长等职务。2002年起,他担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凭借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流通体制改革、对外经济贸易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在宏观经济领域,姚景源长期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对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等关键指标有独到见解。他强调数据背后的经济活动和相互关系,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复杂的经济现象。
李稻葵
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稻葵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模式及制度变迁的跨国比较研究,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炼现代经济学理论。他在国际上推动创立了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创办了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SAGE),并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李稻葵还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樊纲
樊纲,著名经济学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过渡经济学”。
樊纲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显著,曾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1991年、2005年),并于2015年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包括《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主笔)、《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等学术专著。此外,他还多次为中央政府及各部委提供政策咨询,担任多个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并在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UNDP等担任经济顾问。
张维为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他曾在80年代中期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张维为的代表作包括“思考中国三部曲”系列(《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其中《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销量过百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中美贸易摩擦方面,张维为认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本质是想阻止中国崛起,甚至希望将中国打入外围板块,使其成为美国的附庸。他指出,美国的决策水平之低和决策过程之粗糙令人汗颜,而中国则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使得美国的封锁和打压策略难以奏效。张维为强调,美国越是封锁打压,中国人就越憋着劲超越。他以华为为例,说明中国企业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能够迅速布局并实现技术突破。
企业家
高红冰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高红冰,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理事和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新商业学堂项目联席组长。他曾在国家电子工业部、国务院信息办、信息产业部工作,负责信息化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的起草制订。2000年,高红冰创办了北京互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当时两岸三地最大的IDC和VPN网络服务商之一。2012年起,他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从事技术、商业和经济的政策与战略研究。
高红冰从数字经济和政策研究的角度,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是经济领域的竞争,更是两国在科技和数字经济发展上的战略博弈。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摩擦遏制中国在数字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崛起,但这种做法难以奏效。高红冰指出,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包括庞大的国内市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以及不断推进的科技创新。他强调,中国应继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此外,高红冰还建议,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
沈建光
京东集团副总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沈建光
沈建光是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同时担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等职。他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数字经济以及中美经济关系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其观点和分析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中美贸易摩擦方面,沈建光认为,美国加征关税的深层动因并非贸易逆差,而是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逼迫中国让步。他指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底气在于国内大循环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以及出口部门的竞争力增强。沈建光强调,中国应坚持多边主义,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加强合作,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他还提到,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时没有必要通过贬值来应对关税,因为过度贬值可能引发金融市场恐慌,而中国本身的竞争力并未被削弱。
王志纲
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
王志纲,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他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曾在社科院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后担任新华社记者。1994年,王志纲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间智库“王志纲工作室”,为众多企业和政府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王志纲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方面,中国当前面临的是一场内外部同时发生的深度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既受制于世界宏观环境变化的大逻辑,也受制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逻辑。他指出,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初现成效,地缘政治、经济周期的不确定性,技术制裁、贸易壁垒的持续影响,深刻重塑着全球产业链结构和商业规则。王志纲强调,中美之间的竞争是战略性的、不可调和的,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是不计工本和不限手段的。
军事专家
金一南
军事专家、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专家、原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
金一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是我国著名军事战略专家。他长期从事军事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苦难辉煌》《心胜》等多部影响广泛的著作。
金一南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并非仅仅是经济利益的争夺,更是两国战略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美国发动贸易摩擦的根本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试图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金一南强调,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他还提到,中美贸易摩擦背后是科技之争、主导权之争,甚至是国运之争。
尹卓
原海军战略研究所所长尹卓
尹卓,全国政协委员、海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是一位在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
尹卓认为,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大于对抗。他指出,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双方的合作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尹卓强调,利益趋同是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石,合作的基本趋势会长期保持。他还提到,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摩擦等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但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尹卓认为,中国应继续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同时在军事等领域保持必要的防御能力,以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房兵
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房兵
房兵,国防大学军事教官、副教授,军事学博士,大校军衔。他长期从事军事战略、战役学、军事装备发展以及国防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国防大学原战役教研部军训教研室主任。
在中美贸易摩擦方面,房兵从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两国综合实力竞争的体现。他指出,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摩擦遏制中国的发展,但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实现其目标,反而会损害自身的利益。房兵强调,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时,应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以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