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推荐】2025两会热点及相关专家推荐

2025/04/18   点击次数:18


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承载着14亿人民的重托,重点关注国家发展大计与民生福祉,诸多重要议题成为讨论焦点。众多知名专家也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


一起来了解本次大会的重点议题及与议题相关的专家。

人工智能

两会期间,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这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多位代表委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与安全、产业生态与技术创新、就业与民生保障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吴忠泽


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智能交通运输协会理事长吴忠泽


吴忠泽,是我国科技领域的资深专家,曾担任科技部原副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吴忠泽部长在科技政策、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等领域有深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他长期关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吴忠泽部长还曾担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致力于推动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他的见解和建议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柴天佑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


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现任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柴天佑院士强调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特定的工业场景相结合,实现设计模式创新、智能生产决策、资源优化配置等创新应用。他指出,工业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解决复杂工业环境下多元信息的动态感知、预报模型的预测能力以及决策与控制过程的集成优化等挑战。为此,他提出需要发展复杂工业系统的动态感知技术、5G快速可靠传输技术以及云边端协同智能算法实现技术。


绿色低碳

两会上,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标志着中国绿色低碳经济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政策重心从顶层设计转向技术突破、市场机制完善与全球化竞争能力提升。


彭近新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彭近新


彭近新是中国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领域的资深专家,长期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他曾在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担任重要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经验,参与了众多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为绿色低碳政策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汪纪戎


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


汪纪戎,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汪纪戎强调,“双碳”行动不仅是国际社会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健康发展的自主选择。在2024年9月的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上,汪纪戎指出,中国在金融支持、政策引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能源转型已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医疗健康

两会高度关注医疗健康议题,聚焦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与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发展,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同时,两会强调优化医疗质量与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和慢性病管理,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快数字医疗和人工智能应用,支持创新药与中医药发展。公共卫生领域着重强化疾控体系,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完善医保与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此外,两会还关注慢性病、罕见病患者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医养结合问题,全方位推动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张凤楼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


张凤楼,原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国保健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会长等职。长期关注医疗健康领域,尤其在大健康产业、慢性病防治、生物经济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见解。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他认为,大健康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关键。


在2024年发酵中药大会上,他强调了中药发酵作为中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他还明确指出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呼吁公众正确认识和使用相关产品,以规范健康产业市场。


田鸥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田鸥


田鸥,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在医院标准化管理、医德医风建设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等方面有深入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田鸥认为,医院标准化管理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客观要求。他强调,标准化管理能够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从技术操作到服务态度,全方位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通过标准化管理,医院可以实现从顶端到末端、从管理到服务、从定性到定量、从运行到考评的全方位管理,从而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田鸥指出,国家通过一系列医改政策,不断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他特别提到,利用技术和金融手段,如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可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民生保障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生保障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多个关键领域,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记者会上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王忠民


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王忠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他在民生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


近年来,王忠民多次强调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并提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性。他主张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其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并强调个人养老金账户应独立管理,满足积累制的需要。


王忠民认为,个人养老金的“颗粒度”越小越好,即应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个人的全生命周期,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他还提出,通过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实现个人养老的可持续性。


女性权益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女性权益保护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涉及多个关键领域,包括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公共设施规划、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以及职场性别平等。


赵白鸽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赵白鸽


赵白鸽曾担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积极推动关爱女孩行动,通过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改善女孩及女性家庭的生存状况。


赵白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推动中巴妇女减贫赋能合作,强调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全面赋权。她认为,女性的赋能不仅有助于个人发展,还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减贫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努力,赵白鸽为提升女性权益和推动性别平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食品安全

两会期间,食品安全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代表委员们围绕食品安全提出了多项建议,涉及法律修订、标准完善、技术创新和重点领域监管等多个方面。


李泰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一级巡视员李泰然


李泰然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他指出,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发布标准1478项,涵盖340余种食品类别,包含2万余项指标。此外,还建立了三大数据库和两大监测网络,并绘就了重点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地图”,致力于让人民群众吃得营养健康。


李泰然还强调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风险交流可以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关切,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减少社会风险。他还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食品和营养方面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完善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标准体系、注重营养人才培养与应用。


三农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


任玉岭指出,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农业劳动生产率仍较低,农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推进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任玉岭还曾率先将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引入中国,提出农村应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议取消农业税等,这些都对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深远影响。


尹成杰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


尹成杰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曾担任原国家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等职。


他长期关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农村改革等领域,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在“三农”问题方面,尹成杰强调要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把发展粮食生产和产业化摆在重要位置。


尹成杰还强调,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一条红线”和“两条底线”,即18亿亩耕地红线、7亿亩粮田底线和15.5亿亩的基本农田底线。此外,他提出要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创新发展,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提升“农业两区”现代化水平。


网络安全

全国两会期间,网络安全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代表委员们围绕网络安全技术、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旨在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蒋昌俊


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计算专家蒋昌俊


蒋昌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网络金融安全领域的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带头人。


他攻克了系统风险防控既快又准的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蒋昌俊强调,网络交易风险防控对于遏制网络诈骗意义重大。他带领团队以“行为认证”为核心,构建了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系统,通过分析用户行为纹理,实现交易真伪的瞬时精准识别。此外,他还指出网络安全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攻防过程,需要不断解剖和撕开黑客的伪装,以保障金融安全。


数字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强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谭建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


谭建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研究。


谭建荣强调,数字经济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最终所有实体经济企业都要转型为数字经济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他指出,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


吴忠泽


全国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


吴忠泽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正在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吴忠泽强调,要抓住技术升级的风口,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为支撑,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忠泽还提到,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优势,如完备的产业结构、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成熟的网上支付体系等。他建议,要完善创新激励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教育、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


低空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重心由“积极培育”稳步转向“培育壮大”,进入全新阶段。


曹允春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


曹允春是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认为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他指出,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上游的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的低空制造、飞行、保障与综合服务,下游则包括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等多种应用场景。


曹允春还强调,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规范引导,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体系以及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此外,他还提到,起降、通信、充电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城市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加强运营管理的规范化。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李德仁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他对低空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积极的展望。他认为,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产业。李德仁指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产业规模庞大,涵盖制造、基建、服务、应用等多个维度。


他强调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应当做好顶层规划设计,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养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人才。李德仁还提到,我国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无人机技术广泛用于农林植保、文教娱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领域,依托低空经济辐射带动多元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