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出场是何信号?

2024/05/27   点击次数:7564

5月23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出席座谈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周其仁教授也应邀出席并发表了讲话。

对于不熟悉周其仁身份的网友,可能不了解他的参与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这里可以稍作阐释。



保守派 / 改革派

如果将复旦大学的张维为和陈平视为一方,即所谓的左翼或保守派,那么北京大学的张维迎和周其仁教授则代表了另一方,即所谓的右翼或改革派。

周其仁教授与张维迎教授一样,他们主张“改革开放”、支持“市场经济”,认为我们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减少国有经济成分、扩大私营经济的规模。
而张维为和陈平则宣扬中国优越论、西方衰落论,主张增强政策控制、削弱市场经济,主张扩展国有经济、限制私营经济。
有人评价这两派的主张是对立的、难以调和的。
有人预测,5月23日,作为改革派、市场派学术代言人的周其仁教授重返重要会议,讨论国家大事。这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变化: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劲吹,大地回春!
总书记亲自主持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座谈会,这在近几年是非常罕见的,是一个重要的指示,表明将重点关注经济发展。
此次座谈会邀请了改革派、偏向右翼的经济学家周其仁,这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表明上层可能正在推动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值得我们期待!
他的发言主题是提升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周其仁认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依靠降低体制成本和创新。
“体制成本降低,经济就会良好发展;体制成本上升,整个国家民族就会受到阻碍”。他的观点非常明确、明智且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未露面的周其仁重新出现在高层座谈会上,这可能意味着他偏向“右派”的“私有化”经济主张,将重新得到高层的考虑。



周 其 仁


周其仁是怎样的经济学家,他又有哪些主张?
周其仁,男,1950年8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91年秋季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深造,后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教授。
周其仁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产权与合同、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监管与监管改革等。


周其仁的核心观点

01
提高制度化能力
改革本质上是困难的。站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进行改革更加困难。但推迟改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现实,改革不仅要与腐败或衰败竞争,还要与越来越年轻的社会主体的期望竞争。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制度化能力,将法律之外的行为纳入法律框架内,以解决社会矛盾。

02
三个变量
通过三个变量来观察经济,即要素成本、制度(组织)成本和要素质量。所谓的经济增长,就是从要素价格低廉、要素质量差、经济组织和制度成本高昂,转变为要素成本上升、要素质量提高,同时大幅降低经济制度和组织的成本。这意味着,要素的价格、质量和组织效率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

03
根本限制是收入
最根本的限制是收入,没有收入就无法谈论消费,这是常识。但增加收入又谈何容易?这涉及到许多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是涉及转型社会最基本的权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