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最新演讲:中国对外开放的三个效应

2024/05/09   点击次数:8113

黄奇帆资料图。本文为新经济学家智库根据黄奇帆在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的发言整理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这个是我们进入了新格局,这个新格局是今后几十年都会保持的一个状态,也就是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

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词,就是在新格局下内循环为主了,是不是外循环不重要了,是不是开放萎缩了?这当然是误解。


我们国家最近十年对外开放的说法,基本上有这么几个词,一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一个话。第二个话,越开越大什么意思呢?具体的讲就是在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的开放将体现为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更宽领域的开放。这三个词来说明我们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但你也可能说这三个字还是形容词,到底什么内容呢?


我想下面就是说这三个词表述的内容有5个特点。


第一,最近十多年中国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从过去几十年以出口导向为主,已经转变为既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而且采取了很多加强的措施鼓励进口,比如在上海,2018年就开始在搞个进博会,搞了5年多,世界最大规模的一个进博会的展览场馆,差不多50多万平方米,2018年开张,六年每年一次进博会,这世界上专门大规模的搞进口的博览会,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为大家一般搞的博览会总是进口出口综合的、混合的或者是专门搞出口的,我们搞了个进博会,每到10月份,进博会上上万家全球跨国公司要把它的各种产品在中国来推销,进博会就变成了一个狂欢节,国内几千个县,几百个地市州,几十个省,各个层面的企业或者政府系统的都来参加这个活动,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中国最近十年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2010年的时候,中国进口关税平均关税率还在26%、27%,到2015年就降到了15%,降了10个点,最近到了去年,2023年又进一步差不多降到了6%左右。我预计2024年、2025年的时候会降到5%以下。世界发达国家进口关税平均值就在5%左右,我们也会降到这么低。降低进口关税就是在鼓励国际市场商品进入中国,让中国老百姓分享世界各种优秀产品的成果,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就是在投资政策上,中国过去几十年比较多的力度,重点就是引进外资为主,现在的投资政策既鼓励外资到中国来,也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投资。2018年到去年,差不多这五年,我们每年海外投资1100多亿美元,这五年平均1100亿,总的加起来有接近6,000亿美元,这是一个概念。当然我们这5年引进外资平均每年也有1,600亿,五年引进外资有8,000亿,走出去投资有1100多亿,总的来说有进有出。

我们1980年到2010年,三十多年走出去投资没有超过5,000亿,现在五年就能有5000多亿。这个和我们国家一带一路,走出走,跟世界发展融合一体,这个战略方针密切相关。这是第二个概念。


第三,中国的开放从过去几十年沿海开放为主,现在进入到了沿海、内陆、东中西同步的开放。我们在过去30年,如果一说开发区27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在沿海,然后5个特区都是沿海特区,然后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也是沿海。


保税区,到2010年中国一共批了67个保税区,都在沿海,大家脑子里想着就是境内关外,保税区就是境内关外,那么当然就在沿海边境旁边,然后关外铁丝网一围,就相当于是一个海关之外的地方,零关税。


大家一种想当然的开放总是在沿海,然后沿海开放,它十年、五年积累了经验,再梯度转移到中部西部。最近十年大家可以看到,中央只要采取的任何新的开放措施,都是东中西同步的开放。比如说2014年中央推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是中国最顶级的开放,在自贸区里边是三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是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协定区的那种政策。


这个政策十年一共推出了22个区域,7个在沿海的自贸区,7个是在中部的7个省,还有7个在西部的7个省,东中西各7个,剩下一个海南岛,你可以算东,也可以把它算中也可以算西。因为它在沿海是东部,它在中国地图的中轴线上是中部,它的经济水平跟西部也差不多,所以总而言之,东中西是协调平衡的。


保税区原来67个都在沿海,2010年以后,中国政府又新批了70个左右的保税区,60多个是在中部西部,东部只加了六七个,现在加在一起东部有70多个,中西部有60多个,所以总之中国的开放政策东南西北中协同开放。


开放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管理方式,和地理位置无关。德国在西欧的内陆不靠海,没有人会认为德国的开放度小于西班牙。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现在的区域开放政策是比较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产业政策上,过去我们的开放总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类型。企业开放度高,比如外资搞工业,外资搞百货,外资搞建筑业,外资搞房地产,这些产品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开放度就比较大,这一类企业也比较多,不管独资、合资、控股、不控股都放开。但是外资如果搞看不清摸不着的服务贸易、金融业,这一类管得就比较紧,准入的门槛也特别高。


最近十年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开放,这些服务贸易领域、教育卫生文化领域以及金融业开放度都极大的提高。包括外资搞金融,不仅可以控股,百分之百独资,也是被允许的等等,这是第四个方面。


第五,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开放,一般是助力它的贸易流量和资金流量,以要素流量的开放为主。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不仅是贸易要素的流量,更多的是从制度、规则、规制、体制、机制、标准等这些方面的开放,促进中国各种区域的营商环境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


以上是我具体做的一个解释。这五种特点大家用脑子稍微想一下,就可以体会到中国现在的开放度是比过去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这是我要讲的第二条。


第三个,在内循环中国大市场的吸引下,加上中国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的推动下,中国这个10来年对外开放的经济,实际上是令人振奋的,比过去10年、20年、30年,成果和各种效果都要大得多,具体的表现,三个方面。


第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国家的产品,在全世界的出口结构。


第二个就是国家生产方式制造产品的方式,对全世界国际的影响。


第三,这个国家的开放度也体现在是不是吸引了全世界的资本投资,这个资本投资不仅是炒外汇、炒股票的汇率上的这种热钱的投资,更重要是体现在FDI,外商的直接投资,因为外商直接投资会带来资本、技术、产业链、装备和市场。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体现一个国家开放度的经济成果,最重要的就看这三件事。


我们最近十年,在出口产品方面出现了基础性的、根本性的、结构性变化。2010年中国的进出口是3万亿美元,我们的出口是15,000亿美元,那么在当时我们15,000亿出口里边,百分之七十几,也就有1万多亿美元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服装或者各种箱包、玩具、轻工产品,那么有百分之二十几是机电产品、电子类产品。


到了去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货物贸易到了63,000亿美元,其中33,000亿美元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然后轻工、纺织、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原来的百分之七十几,现在的比重百分之十。

你这么一看,你如果对着轻纺来说,你会觉得好像中国轻纺萧条了,但你仔细想想,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就是六七十年代,欧洲把它甩给了日本、韩国,不就是七八十年代,日本、韩国把它甩给了中国吗。现在中国把这一块甩给了东南亚、印度,时代的变迁嘛,中国劳动力成本最近10年要比10年前要高一倍以上,劳动密集型的竞争,效益下降是很正常的。


然后现在东南亚的企业,百分之六七十的外资都中国的民营企业转过去了,转过去,中国政府从来不阻拦,因为这是亚洲一体化的一个自然的结果。


然后过去以后他们的产成品在东南亚组装,原材料部件、关键的东西可能中国国内过去,所以2019年亚洲十国,东南亚十国跟中国进出口贸易是6,500亿美元,到了去年已经变1万亿美元以上,就这么几年涨了个50%,好事情,所以这是第一个


然后我们现在的出口产品,比如像造船,在30多年前,世界造船50%日本造, 10年前世界造船50%是韩国造,现在世界船舶50%中国造。


我讲这一段就是说以前我们说用10亿件衬衫去换一架波音飞机进口,这个时代已经转变为中国一大堆装备电子类产品出去,然后换回国外我们需要的粮食、猪肉或者地下的矿物质,或者其他的一些产品,总之这个出口产品结构是趋势性的,结构性的,非常好的一个概念。大家应该看到这一个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个进步,是40年来中国开放当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成效。


第二个概念就是国际贸易之间有个生产方式,工业的生产方式。中国的工业2010年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那个时候中国工业中有百分之四五十是加工贸易。什么叫加工贸易?就是1,000亿美元出口,800亿美元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买进来,然后你再组装一下,形成了1000出去,所以你这个单子,进出口贸易单子1,800亿,GDP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只有一百几十亿。


因为你在加工的过程,水电气还是要抵扣,抵扣了以后你真正的利润,企业的利润,职工的收入,还有国家税收加起来也就占整个出口贸易量的百分之十几,所以加工贸易是只长骨头不长肉,是在你没事好干的时候,劳动力又过剩的时候,搞一些是可以的,但是一旦强盛,你这种事肯定要甩给别人,现在东南亚就是50%的加工贸易,它的两头在外,一头从中国过去,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中国过去加工完了,它卖到欧美,它这个也是两头在外。


所以这件事中国在2010年前,中国的制成品的比重里边50%是加工贸易,然后百分之三十几是一般贸易,所谓一般贸易就是你国内自己的产业链做出来出口,那么这个是一般贸易,还有就10%左右的农产品,原材料初级产品不需要你制造的。现在中国去年6万多亿美元进出口的产品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加工贸易已经从50降低到20以内,然后一般的制造中国自己的产业链集群制造的东西占到了70,然后还剩下10%是农产品或者地下挖出来的原材料。


我讲这一段大家稍微想一下,国际商品的加工方式、制造方式,加工贸易的比重下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产业链集群,这十来年扩链强链补链,使得我们的产业链有世界最大的产业链,而且是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意义上讲是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一个趋势性的特征。


第三个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引进外资,大家总会感觉外资似乎应该是减少了,大家凭本能的感觉。但是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确切,必须理性的用国际贸易中的数据来分析才清楚。我们可以这么说,80年代10年中国每年引进外资大体上在400多亿,500亿不到。


90年代这十年,中国平均每年引进外资在八九百亿美元。新世纪初的十年,也就2000年到2010年,中国引进外资在1,200亿美元,那么大家就要想,这个十年似乎比以前要少,其实这个十年,2012年到2022年,我们每年引进外资在1400多亿美元,比过去十年平均每年增加20%。这个凭我嘴巴说不行,你们自己可以百度上去搜索中国的外经贸委,现在的商务部,或者WTO,每年都有统计,这是一个数据。


第二个概念,最近十年里边大家又会讲到,是不是过去五年比较高,最近的五年相对低,因为最近五年疫情,但实际上是最近5年中国引进外资,平均每年就我刚才说的1,600亿美元,前几年就是2010年到2016年期间,大体上是1,300亿美元左右,加起来除个二就在1400、1500了。


讲这一段的意思就是,恰恰这十年,中国在美国人搞逆全球化打贸易战的背景下,老板们、做生意的人在商言商,按市场经济规律办,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比如说美国特斯拉,这几年在上海先投了个50亿美元,现在跟着又第二次再来个50亿美元,一干就是100亿。


再比如说苹果公司在中国投资了100多亿,各种各样的美元的生意,然后形成了苹果的1.7亿个手机,它一年做2亿个,在中国做1.7亿个,这十几年一直是这么在干。2017年的时候,特朗普曾经把他叫去,2017年的时候,说你为什么在中国搞这么大的苹果,你不可以干在美国,不可以干在巴西或者墨西哥吗?


库克很冷静地就跟特朗普说了一番话,他说我20年前90年代在美国有个很大的苹果工厂又生产电脑又生产手机,但不赚钱。


我在中国1.7亿台手机卖1,700亿美元,中国的制造成本低,40%的毛利有600多亿美元,中国的企业拿走了100多亿,我可以从中国每年背回500亿美元。你要一个总部在美国,生产基地在美国,但不赚钱的苹果,还是要一个总部在美国,生产基地在中国,每年能背回500亿美元的苹果。特朗普做房产商的,他不懂,很可爱地就问库克,为什么会这样?库克就跟他说了一番话,总的意思是中国现在内循环的大市场是吸引世界资本到中国投资的最重要的筹码。


第二,大市场会带来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单位投资下降,单位的物流成本下降,单位的科研开发成本下降,单位的采购成本下降,同时也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制造成本低,我们这个十多年尽管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中国几十年来的人口红利中,低成本的劳动力这个红利逐渐淡出,但是中国制造业在规模效应下综合制造成本六个下降,使得我们现在中国形成了重大的产地销的概念。所谓产地销就外国人到中国投资投资以后的产品全部销到全世界,不是在中国销售,但为什么要放在中国来?因为中国制造成本低,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大家可以理解,就是销地产、产地销综合效应,使中国吸引全世界资本投资FDI投资的效应日益彰显。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世界经济中,中国对外开放现在出现的三个效应,而这三个效应让全世界的投资者、企业家,包括政客,包括跟我们不友好的政客,他们都会感受到这三个效应的作用。不管怎么说,这是经济规律,世界最终是要服从经济规律的,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